汇聚基层力量 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阅读: 20 发表于 2024-03-29 09:30

 

  3月21至22日,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点在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统筹区域发展、聚焦重点人群、搭建人民群众体育舞台等四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河北省体育局、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辽宁省体育局、湖北省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青岛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介绍了本地群众体育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地方首创扎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体育强国建设澎湃力量。

  河北

  打造“小蓝帽”志愿服务“金名片”

  河北省体育局副局长 田军

  河北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想健身、会健身、健好身这个根本需求,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构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把志愿服务的形象“树起来”。为更好树立、展示体育志愿服务的良好形象,河北谋划打造了“小蓝帽 在行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立体化打造视觉形象,多平台宣传展示,用好典型引领,推动“一市一品”建设,让“想健身,找小蓝帽”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共同认知。

  把志愿服务的体系“搭起来”。一是创新构建1+14+N+X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包括1个省志愿服务总队、14个市级志愿服务分队、167个县级志愿服务支队、N个自发性群众健身志愿服务小队,形成了上下一体,全面覆盖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二是构建小蓝帽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包括14.7万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余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64名科学健身行业专家。三是构建小蓝帽志愿服务内容体系,包括赛事服务、健身设施维保、体育培训、健康讲座、技能指导、体质检测、健身项目展演等。

  把志愿服务的阵地“建起来”。一是用好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在142个融合中心,开展集体质检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咨询、运动干预、运动营养、心理调适于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实现科学健身指导的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二是用好“百姓健身房”公园健身设施。在邢台、邯郸、沧州100余家社区“百姓健身房”“室外智能健身房”,为群众提供科普宣传、健身指导、体质检测、运动康复等服务。三是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实践中心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群众开展体育锻炼、健身指导、活动组织等。四是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打造短视频、公众号专栏、电视台多档栏目,广泛传播健身知识。

  把志愿服务的根“扎下去”。谋划实施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千百万工程”(组建1000人的志愿服务骨干团队、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的健身指导活动、服务群众数万人),持续开展“五进五送”(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活动。2023年全省开展“五进五送”志愿服务1233场,服务12.9万人。

  内蒙古

  “十四冬”助力群众冰雪运动“热辣滚烫”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张 志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首次设置了群众比赛项目。来自全国的冰雪健儿不负热爱、勇攀高峰,诠释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展现了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发展成果,也使内蒙古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全民全运”激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在“十四冬”群众比赛中,近400名冰雪运动爱好者参加了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项目比赛,参赛年龄在8至60岁之间,激发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在赛事筹办期间,内蒙古开展“冬运惠民”系列赛事活动近300场次,辐射带动健身爱好者500余万人次,实现旗县区全覆盖。各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持续开展富有北疆特色的冰雪品牌赛事。充分发挥冰雪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作用,实施冰雪运动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牧区活动,营造了“天天能体验、周周有比赛、全民皆参与”的浓厚氛围。

  “全运惠民”夯实冰雪运动场地基础。“十四冬”群众比赛创新性地将场地融合在居民区附近的封闭水域内、设计成“冰雪同框”,周边还设置了群众嬉雪场地和冰雕展示,将高标准的竞赛场地与群众共享,每日参与群众超1万人次。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十四冬”主要比赛场馆,建成以来持续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冰雪健身。此外,在每个冰雪季期间,利用公园水域、城市空闲地等建设室外滑冰场百余个,打造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场地。支持配备小型多样的旱地冰雪器材,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

  群众冰雪运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四冬”的带动下,春节假期内蒙古接待游客3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5.76倍和7.63倍,助推内蒙古在更大平台、更高起点上开发冰雪资源、做热群众冰雪运动、做火冰雪体育产业,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实现筹办冬运盛会与推动城市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同时,以“十四冬”为窗口,向各地全景呈现内蒙古无限壮美风景、独特区位优势、蓬勃发展气息、现代时尚活力和整体形象品质。

  辽宁

  培育“运动辽宁”十大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 张越红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辽宁省体育局培育形成了“攀登辽宁”“舞动辽宁”“奔跑辽宁”“徒步辽宁”“骑行辽宁”“追球辽宁”“寻迹辽宁”“起动辽宁”“扬帆辽宁”“冰雪辽宁”等“运动辽宁”十大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以此为引领,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常态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

  以十大系列品牌活动为引领,推动全民健身常态化。将开展十大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纳入《辽宁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新年伊始,举办“攀登辽宁”垂直马拉松,春节期间举办全民健身大拜年,春天打造“舞动辽宁”“徒步辽宁”“奔跑辽宁”,夏天举办“追球辽宁”“扬帆辽宁”,8月8日举办“起动辽宁”,号召全省人民“动”起来。秋意正浓健身恰当时,举办“骑行辽宁”“寻迹辽宁”,冬天倾力打造“冰雪辽宁”。

  大力开展社区运动会,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去年举办社区运动会近1000场次,参与人数50余万人,覆盖3000多社区(村屯)。推动全民健身常态化发展。

  以十大系列品牌活动为示范,推动全民健身精品化。辽宁城市男子篮球联赛、大连甘井子区足球联赛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3年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城市男子篮球联赛覆盖全省14个地市,每年进行200场以上比赛,现场观看人数达15万,通过电视及网络平台观看赛事直播超1000万人次,短视频搜索量达5000万次以上。

  省政府把“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群众体育精品化发展。“赛艇之都”沈阳、“足球城”大连、“乒乓之城”鞍山、“冰雪之都”抚顺、“毽球城”丹东、“帆船之城”锦州、“篮球城”阜新等等,“一市一品”红红火火。

  以十大系列品牌活动为助力,推动全民健身规模化。以群众性马拉松为切入点,去年推出“跑遍辽宁”马拉松系列赛事,力争实现“三个一百”的目标,即三年举办100场马拉松,与100家企业合作,100万人参与。覆盖全省十四个市,逐步下沉到100个区县(乡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到基层、到乡村,达到百万人跑遍辽宁的目标。2023年举办活动24场,超20万跑友参赛,134家企业参与,全媒体宣传点击量超过4亿。

  湖北

  奋力推进县域体育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体育局局长 水 兵

  湖北有10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78个属于县域范畴,体育基础薄弱、氛围不浓、短板明显,近年来,湖北省体育局立足发展窗口、抢抓发展机遇,围绕群众体育“四到四边”,充分发挥省级政策、资金、项目、赛事和服务的示范、撬动作用,收获了良好成效。

  把握新发展机遇,以“四个下沉”推动县域体育高质量发展。即推动资金下沉。2024年,湖北省体育局对下转移支付资金2.8亿元、建设项目350个,其中直达县市资金1.9亿元、项目265个,重点围绕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支持县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项目下沉。2024年,湖北省体育局投入资金2.1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30亿元,计划建设乡村健身广场200个、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200个,新增100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推动赛事下沉。2024年,湖北省体育局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计划举办省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23场、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88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49场,预计带动全省各地开展赛事活动超过1.5万场,直接参与群众达500万人次。推动服务下沉。指导全省各市县以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为重点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建设,引导各级单项体育社会组织下沉基层推广普及运动项目、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个坚持”开启体育强县建设新征程。一是坚持以全民健身双创工程为引擎,夯实县域体育基础。优化15分钟体育圈,强化省级主导、市级主动、县级主体,创新实施县域“全民健身基础建设创优、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创先”工程。二是坚持以完善办赛参赛机制为抓手,激发县域体育活力。积极构建省级主办、市州申办、县市承办的“1+1+N”的办赛机制。创新举办湖北省“体育过大年”活动,谋划推出“百镇千村”系列活动、湖北·三江马拉松、户外大会、社区运动会等品牌赛事,为助力强县工程、流域治理、乡村振兴、共同缔造贡献体育力量。三是坚持以“一家二队三训”为载体,提升县域体育服务。深入开展了“荆楚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建设,科学组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两支队伍,广泛开展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教练员、群众体育裁判员培训,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7万。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为动力,强化县域体育保障。支持指导全省各县市成立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健全县域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加强县市体校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创新开展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县市建设。

  四川

  聚力共建体育公园惠民生

  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 朱 明

  四川省把扎实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引领驱动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作为全省群众体育的中心工作和“一号工程”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突出规划引领,以四川特色构建体育公园四级体系。“十四五”期间,四川提出了“22215”体育公园建设战略目标。即全省规划建设各类体育公园200个以上,实现各类投资200亿元以上,打造20个市场运营管理主体,带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新增1平方米,惠及5000万人以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出台了《四川省“十四五”时期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州)、县(市、区)、中心镇和一般镇“四级”体育公园体系。聚焦行政区划片区划分后中心镇和一般镇常住人口、存量资源等情况,规划建设中心镇和一般镇体育公园,充分利用城乡“金角银边”等,建设“口袋体育公园”。推动各地将地方特色资源有机融入到了体育公园规划中,建设了一批以体育旅游、滨河临江等为主题的体育公园,逐步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体育公园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以联动协同破解体育公园建设难题。一是解决用地难的问题。探索在不改变地表形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体育公园,实现复合利用。二是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推动各级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全省民生领域提标进位事项,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向体育公园倾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革命老区补短板专项资金、加大省级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等,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对符合相关标准的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指导各地统筹运用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开放性金融等多种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三是解决协同难的问题。每年度通过召开省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体育公园现场会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强化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注重改革创新,以模式创新提升体育公园开放水平。推动体育公园智慧化,主要体现在智慧健身器材、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个方面,通过人机交互、无感采集等,让全民健身更科学、更有趣、更高效。会同财政厅将55个体育公园作为公共体育场馆类型一并纳入了省级资金补助范围,予以开放服务补助,并纳入省政府“30件民生实事”考核范围。2022年以来,以“智享公园健身·悦动美好生活”为主题,创新打造了体育公园运动会,把新潮趣味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送到了群众身边,吸引了超过10万余人次参加。

  青岛

  以创建为引领 办人民满意体育

  青岛市政府副市长 赵胜村

  近年来,青岛市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统揽,统筹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体育强市和健康青岛建设,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创建促引领,优化全民健身顶层设计。2024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两办跟进督查。同时,完善政策保障。第一部体育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纳入市人大首批年度立法重点推进项目,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坚持数字赋能,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智慧体育平台“全民健身一张图”,列入重点建设的12大数字应用场景于2023年9月正式上线。

  以创建提质效,完善体育设施配置布局。做大增量,市政府连续十年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市办实事,截至目前,已建成室外公共体育设施1.1万余处、笼式多功能场地800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超3.3平方米。整合资源,推动场地设施“能开尽开”“应开尽开”。全市687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开放比例70%以上。提升效能,将8.5万件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纳入智能管护,做到“码”上管、“码”上修。

  以创建浓氛围,助燃全民健身参与热情。办好群众身边赛事,采取“你点单、我办赛”定制化方式,举办社区运动会,年均举办600余场次。持续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全民健身登山节、体育大会、智力运动会等自主品牌赛事。打造地域特色赛事,突出海洋特色,突出时尚主题,突出区位辐射,突出足球特色,每年市级比赛150余项,各级各类群众赛事活动超1万场次。丰富乡村体育赛事,鼓励和扶持乡村品牌赛事。2024年,市政府首次将农村体育活动列入市办实事,促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

  以创建优服务,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探索体卫融合发展新模式,率先成立“体卫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挂牌命名28家“体卫融合试点单位”,编印并免费发放《全民健身“运动处方”推广手册》。引领全民科学健身新风尚,开通体育咨询服务电话,组建市、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健身公益服务。组织全民运动健身示范典型“八个一百”评选,树立全社会关注体育、参与健身的良好导向。实现健身消费保护新突破,针对市民健身消费痛点问题,建立体育诚信联盟,会员超过200家。开发国内首个“运动官数字体育SAAS服务系统”,是首个用于体育预付消费领域的数字人民币资金监管服务平台“智金卫士”。试点成立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审结体育消费案件72件,化解预付式体育消费纠纷1300余件。连续3年发放体育消费券,让市民得到最多实惠。

  (记者 王子纯整理)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