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聚两会|委员建言基层医疗机构:做实做细居民慢病管理

阅读: 4 发表于 2024-04-23 21:15

 

“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之路,重点在百姓方便就诊、有序转诊。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步履维艰,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路径的建议》。

张伟滨表示,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以下难题:一是人才引进、留住难,对比三级医院汇聚各类专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低,职业上升空间小,医生队伍建设步履维艰;二是在部分乡村基层医院由于经费短缺不足,设备老化情况严重;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的资源分配机制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存在投入体量差异巨大,在软硬件、队伍、运营等方面,基层机构明显无法与三级医院竞争,市场前景堪忧。”他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调整发展目标,打破与三甲医院在同一赛道的恶性竞争环境。

张伟滨在提案中给出三方面对策:

一是强化慢病管理抓手,以主动医防融合服务夯实居民信任。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就近全面、持续观察患者的优势,以慢病管理为抓手,以所辖地域居民动态健康档案为辅助,把常见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管理的“死档案”变为“活档案”,将辖区居民慢病管理真正做实做细。

第一,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辖区居民动态健康档案,开展居民健康持续性筛查,建立慢病患者动态健康数据库,杜绝慢病管理数据造假问题。第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为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制定健康计划,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慢病防治管理方案。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建设,建立24小时医患互动体系,基层医护人员可以在线下医院内或上门服务及线上随诊等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系统随访,建立慢病患者健康数据库及长期监测和反馈机制。

二是走差异化路线,将中医、康复理疗等手段变成社区的拿手、看家本领。

面对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基层医疗机构必须突出自身优势,与三级医院进行差异化竞争,避免挤在同一赛道上,做三级医院无法做到的患者个体化长期精细化健康服务,通过便捷、优质的服务吸引居民。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医药及康复理疗在慢病管理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两项资源,丰富服务内涵,推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一,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合理配置中医资源,增设中医特色科室,拓展提供中药膏方、推拿、针灸等特色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第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打造社区康复中心,为居民提供康复治疗和评估服务。第三,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推广中医药健康和养生文化,逐步增强与居民健康互动。

通过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和康复手段,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满足居民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树立起与三级医院不同的差异化健康管理形象。

三是构建数字化健康路径闭环,不断巩固居民就医黏性。

为了巩固群众就医黏性,必须跳出基层看基层,才能逐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为此,第一,必须要构建全程、连续的疾病管理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在基层机构完成整个就医过程。第二,要充分利用医联体模式,提升医联体内部协作水平,打通诊疗服务壁垒,确保健康管理路径的资源畅通。第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手段,建立动态的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采用上门服务与移动医疗、远程视频问诊相结合的方式,与居民保持实时沟通,不断反馈和监管健康管理数据,延伸居民健康管理的触角,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居民的健康全覆盖。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